Tego ranka,有博主帶來了Redmi K50系列的信息。Redmi K50系列三款新機其中一款將搭載驍龍888芯片,而另外兩款將搭載“895”芯片,也就對應著驍龍888和下一代芯片,目前已經被許多消息稱之為驍龍898。Redmi K50系列將首次搭載百瓦快充,預計至少是120W快充規格;還有可能採用 E5 材質,至於是否有屏下方案尚不確定。
Author: Administrator
小米MIX 4規格全曝光:驍龍888+、80W無線快充、MIUI 12.5
Ostatnio,微博數碼博主@熊貓很禿然曝光了小米 MIX 4的大部分參數信息,包括將採用 6.67 英寸雙曲屏,搭載高通驍龍888plus移動平台,5000mAh大容量電池,支持120Hz屏幕刷新率等。
曝小米平板5 充電器或為選配
Dziś,小米官方首次曬出了小米平板5的外包裝盒,Jednocześnie powiedział,“這次見面,還有一點驚喜。”包裝盒整體十分輕薄,採用黑、白兩色設計,正面印有金色小米全新Logo以及產品名稱。 w,黑色包裝盒預計為小米平板5系列的高配版本。Warto wspomnieć, że,從如此輕薄的包裝盒可以看出,此次小米平板5系列似乎要走小米11“環保”線路,即包裝內不含充電器。 Wygląd,小米平板5將採用邊框極窄的全面屏方案,圓角屏幕、側面直邊框設計。występ,根據已知信息來看,小米平板5系列將提供驍龍870處理器以及驍龍860處理器兩款配置。 屏幕參數上,小米平板5配備一塊10.95英寸LCD顯示屏,擁有2560*1600分辨率,支持120Hz刷新率、240hz觸控採樣率,同時擁有4096級觸控。 ponadto,小米方面確認,將會同時推出MIUI平板管家,類似小米智能手機搭載的“手機管家”App,擁有垃圾清理、優化加速、安全防護等功能。
小米平板 5 再預熱:高音清晰
小米集團 CEO 雷軍今天再次為即將發布的小米平板 5 做預熱,表示小米平板 5 將具有極其震撼的音質,高音清晰,低音渾厚,看電影和玩遊戲,都具有絕佳的視聽享受。 小米官方此前多次為該平板預熱,還在今日展示了包裝盒,小米平板 5 的包裝盒十分簡潔,正面右上角印有金色新版 Logo,以及產品名稱。在背景中,還出現了黑色的包裝盒,預計為小米平板 5 系列的高端型號。 także,根據預熱信息,小米平板 5 還將支持壓感手寫筆和鍵盤,小米展示的鍵盤保護套外殼使用了較硬的材質,表面有著細膩的皮革紋理,該鍵盤採用了標準的排列設計,使用了巧克力浮島鍵帽。…
小米平板 5 包裝盒亮相:黑白兩種
小米平板 5 即將於 8 księżyc 10 日正式發布。這款產品預計會搭載高通驍龍 860/870 edytor,確認支持壓感手寫筆、鍵盤保護套。今日官方再次對小米平板 5 進行預熱,展現了包裝盒的樣子,並表示,“這次見面,還有一點驚喜。” 平板電腦的包裝盒十分簡潔,正面右上角印有金色新版 Logo,以及產品名稱。在背景中,還出現了黑色的包裝盒,預計為小米平板 5 系列的高端型號。由於包裝厚度十分小,因此可以預計內部將不包含充電器,小米或許會採用單獨包裝的方式提供。 根據此前爆料,小米平板…
小米MIX 4线下海报及設計圖曝光:潛望三攝、全陶瓷機身
有網友在微博曝光了疑似小米MIX 4的設計渲染圖,展示了該機的背部設計方案。pokaż zgodnie z rysunkiem,小米MIX 4的背部相機模組十分碩大,整體繼承了此前小米11 Ultra的方案,採用矩陣式的三攝排列,相比之下只是沒有了右側的副屏,並且擁有一顆用於遠攝的潛望式長焦鏡頭。ponadto,一張疑似小米MIX4的線下海報在網上出現。正面來看,該機採用一塊曲面屏,四周黑邊非常窄,且沒有任何異形切割元素,比如挖孔、劉海等,坐實了屏下攝像頭的傳言。
小米MIX 4跑分首曝
tego popołudnia,博主@數碼閒聊站曝光了小米MIX 4的首個跑分信息,其中赫然顯示該機搭載了一款3.0GHz的頂級芯片,而這正是高通此前最新發布的驍龍888 Plus芯片,MIX 4也將成為該芯片的首發機型。
小米平板5 系列官宣:8月10日與MIX 4 一同發布,支持手寫筆
小米將在今年8月10日進行雷軍年度演講,同時舉行旗艦新品發布會,將為我們帶來小米 MIX 4、小米首款高端智能音箱、小米第二款 OLED 電視等產品。小米方面8月6日正式官宣,大家期待已久的小米平板5 系列也將會在 8 księżyc 10 日的發布會上一同亮相
OPPO 下一代屏下攝像頭上手體驗:真全面屏手機最優解
84 dzień miesiąca,OPPO正式推出了第三代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,新一代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進一步優化、解決了在顯示層面、影像層面的體驗效果。在第三代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上,OPPO 通過創新化的屏幕像素排列、透明走線技術、顯示算法補償技術等等一系列技術解決了上述“魚和熊掌不兼得”的難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