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末年初,在各大主流品牌都在推出頂級旗艦時,我們注意到iQOO與榮耀分別帶來了自己在中端價位的性價比產品 iQOO Neo7競速版 和 榮耀80 GT ,受到了很多朋友的關注。作為起售價相近、性能配置上也基本屬於同一檔次的兩款產品, iQOO Neo7 競速版 和 榮耀80 GT 到底應該怎麼選?下麵來看 iQOO Neo7競速版 與 榮耀80 GT 實測對比 。
設計篇
在外形設計方面上,兩款機型在設計上基本延續了相應產品線的設計風格。
——機身正面
iQOO Neo7競速版 搭載了一塊6.78英寸三星E5柔性大直屏,分辨率為1080P,全局最高亮度1000nit、局部峰值亮度1500nit。支持30/60/90/120Hz四檔刷新率、高素質DC調光。
榮耀80 GT 搭載了一塊6.67英寸AMOLED柔性直屏,分辨率為1080P,全局最高亮度1000nit、局部峰值亮度1400nit。支持最高120Hz智能刷新率、2160Hz高頻PWM調光。
——機身背部
iQOO Neo7競速版 機身背部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影像模組部分,在沿用膠片雲階設計的前提下,iQOO Neo7 競速版 將主攝與超廣角鏡頭的兩個小圓放在了一個相對更大的圓中,整體看上去更加和諧、統一。
榮耀80 GT 背部的鏡頭模組採用了矩形的設計,模組中間用一條金屬線隔開,形成了一個數字”8″的形狀,呼應了 榮耀80 的系列名稱,還是相當具有辨識度的。
在機身配色上, iQOO Neo7 競速版提供了幾何黑、印象藍、波普橙三種配色; 榮耀80 GT 提供了星際黑、光雨流星、流光幻鏡三種配色。
在機身材質上,iQOO Neo7 競速版提供了素皮、AG玻璃後蓋兩種選擇,相對來說更加成熟穩重;榮耀80 GT則是在光雨流星、流光幻境配色使用了玻璃材質,星際黑使用了塑料材質,相對來說更具有活力,適合更加年輕的用戶群體。
性能篇
性能配置方面,是兩款產品的核心賣點。iQOO Neo7 競速版 和 榮耀80 GT 搭載了同樣的第一代驍龍8+、增強版LPDDR5、超頻版UFS 3.1的性能組合。不同的是, iQOO Neo7競速版 強調了自己所搭載的是滿血版第一代驍龍8+。
iQOO Neo7競速版 的這顆滿血版第一代驍龍8+相較於 榮耀80 GT 上的這顆降頻版,主要區別在於Cortex-X2 大核的頻率,iQOO Neo7 競速版上的這顆可以達到3.2GHz,榮耀80 GT上的主頻頻率最高則是3.0GHz。這其中有怎樣的差距,我們通過安兔兔跑分測試來看一看:
通過跑分來看,iQOO Neo7 競速版 相較於榮耀80 GT主要優勢集中於CPU部分,但榮耀80 GT也並不差,總體跑分也達到了102萬。
除了跑分以外,遊戲實測也是性能評測的重頭戲。由於iQOO Neo7 競速版搭載了滿血版第一代驍龍8+,因此我們直接跳過了壓力相對較低的《王者榮耀》和《和平精英》的測試,直接來到最高畫質的《原神》進行15分鐘跑圖測試:
兩款產品在《原神》測試中的表現都很優秀,都可以算得上是滿幀的水平。iQOO Neo7 競速版的幀率曲線相對平滑,榮耀80 GT則略微波動,但在遊戲上的體驗是一致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iQOO Neo7 競速版和榮耀80 GT這兩款機型還同時搭載了獨立顯示芯片(iQOO Neo7 競速版為自研獨立顯示芯片Pro+、榮耀80 GT為超幀獨顯芯片),同樣支持遊戲的插幀功能。
同樣的,在《王者榮耀》《和平精英》等遊戲中,iQOO Neo7 競速版和榮耀80 GT的獨立顯示芯片同樣支持利用獨立顯示芯片幫助GPU分擔渲染算力的“優化功耗”模式。
除了以上這些大同小異的參數外,iQOO憑藉著這些年在手機遊戲領域積攢下的經驗、技術,在iQOO Neo7 競速版上帶來了一些榮耀80 GT沒有的黑科技,舉個簡單的例子:iQOO Neo7 競速版支持屏下雙控壓感技術。
用戶可以通過在 iQOO Neo7競速版 屏幕左右部分的按壓鍵位映射,以實現“雙指變四指”的操作效果,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非常實用。屏下雙控壓感相較於功能上類似的實體肩鍵,不僅更簡單也更容易上手,也避免了實體肩鍵帶來機身厚度增加的問題。
除了雙控壓感技術,在 iQOO Neo7 競速版 上還搭載了遊戲原畫模式、屏下雙控壓感功能、對稱式雙X軸線性馬達、體感操控、封閉式立體雙揚等遊戲黑科技。榮耀由於本身並沒有過多涉足手機遊戲領域,所以類似的黑科技功能比較少,在 榮耀80 GT 上僅搭載了4D遊戲震感、遊戲預加載、空間立體雙揚聲器這三項功能。
總的來說在硬件性能方面,iQOO Neo7競速版 和 榮耀80 GT 區別並不是很明顯,在實際遊戲中的表現也基本一致。在遊戲生態的黑科技功能方面,則是iQOO憑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略勝一籌。
影像篇
影像方面,咱們先來聊聊兩款產品的硬件參數。
iQOO Neo7 競速版 搭載了5000萬像素主攝+800萬像素超廣角+200萬像素微距鏡頭的後置影像模組,其中主攝是三星的明星級傳感器GN5,傳感器面積1/1.57英寸,單位像素尺寸達到了1.0μm,支持OIS光學防抖。
榮耀80 GT 搭載了5400萬像素主攝+800萬像素超廣角+200萬像素微距鏡頭的後置影像模組,其中主攝是來自索尼的IMX800,傳感器面積1/1.49英寸。
俗話說“底大一級壓死人”,從主攝硬件角度來看, 榮耀80 GT 顯然是更具優勢的,不過 榮耀80 GT 的這顆主攝並不支持OIS光學防抖,所以在手持視頻拍攝以及暗光環境下手持拍照的體驗,可能並不如 iQOO Neo7 競速版 ,下面我們用實測來具體看看。
以下樣張均經過壓縮,點擊圖片可查看原圖。
首先是一組白天自然光環境下兩款產品的主攝樣張:
從實拍樣張來看,兩款產品的主攝在畫面細節、動態範圍等方面的表現相近,主要差距在於畫面的色彩表現上。 iQOO Neo7競速版 的畫面飽和度更高,相對來說更討喜一些; 榮耀80 GT 相對有些寡淡,更接近寫實風格。
在這組白天自然光環境下的超廣角樣張中,兩款產品的表現與主攝類似, iQOO Neo7競速版 的畫面色彩更加討喜,榮耀80 GT 更接近寫實風格。在超廣角畸變的問題上,二者旗鼓相當,都屬於正常表現。除此之外在畫面銳化程度上,iQOO Neo7 競速版 則是有些過銳; 榮耀80 GT 的銳化表現偏弱一些,建築中心部分出現了一些塗抹的情況。
下面是一組暗光環境下兩款產品的主攝樣張:
在這組樣張中兩款產品的表現截然不同,iQOO Neo7 競速版 的畫面色調相對偏暗,在明暗細節上都有不錯的表現;榮耀80 GT 畫面相對較亮,更接近真實環境的狀態。
通過放大觀察木板上的細節,iQOO Neo7 競速版 對於細節的記錄相對詳細,一些做舊的痕跡都能看到;反觀榮耀80 GT,可能是算法對於木板做舊破損的部分有所優化,很多細節處都出現了塗抹的情況。
總體來說,兩款產品在影像方面的體驗都只能算得上是一般,但也是同價位產品中合格的水平。iQOO Neo7競速版 憑藉著藍廠最近幾年在計算攝影領域的積累,雖然硬件不佔優勢,但卻通過軟件算法上的優勢得到了不錯的影像體驗;反觀 榮耀80 GT 雖然有著不錯的硬件基礎,但在軟件層級仍有進步的空間。
續航篇
續航方面,這兩款產品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。
iQOO Neo7 競速版 搭載了雙電芯120W超快閃充和等效5000mAh電池的續航配置; 榮耀80 GT 則是搭載了66W超級快充和等效4800mAh電池配置。當然,硬件配置可能並不能和實際體驗畫等號,這裡我們還是通過實測來看看兩款產品的續航性能表現。
觀看愛奇藝視頻:全屏播放45分鐘的1080P分辨率的視頻;
刷抖音短視頻:在視頻界面滑動視頻瀏覽,共計50分鐘;
QQ聊天:20分鍾文字聊天;15分鐘語音聊天以及15分鐘視頻聊天,合計50分鐘;
刷微博:進入榜單頁面滑動45分鐘;
相機錄製:錄製1080P 30幀視頻,錄製15分鐘;默認主攝拍照15分鐘,合計30分鐘;
玩王者榮耀:對戰模式“實戰對抗”、地圖王者峽谷5V5,測試60分鐘;
刷手機淘寶:進入淘寶首頁滑動,共計20分鐘。
結果如下:
經過5小時重度續航測試後, iQOO Neo7 競速版 剩餘電量52%,榮耀80 GT剩餘電量47%,這與 榮耀80 GT 相對更小的電池榮耀應該有關係。
接下來是兩款產品30分鐘的快充測試:
在30分鐘的快充測試中,雖然榮耀80 GT僅僅搭載了66W超級快充,但在前10分鐘的快速回血能力上並不遜色於搭載了雙電芯120W超快閃充的 iQOO Neo7競速版 。不過10分鐘後, 榮耀80 GT 的充電速度開始放緩。最終 iQOO Neo7 競速版 充滿耗時23分鐘, 榮耀80 GT 充滿耗時41分鐘。
通過設計、性能、影像、續航四方面的實測對比,相信大家對於這兩款產品的表現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了,最後咱們再來看看價格部分。(下麵價格均為CNY)
這裡我們還是直接列個表格,iQOO Neo7 競速版 提供了4個內存版本,起售版本為8GB+256GB,價格為2799元; 榮耀80 GT 則是提供了兩個比較實用的大內存版本,起售版本為12GB+256GB,價格為3299元。
在兩款產品相同內存版本的售價上,iQOO Neo7 競速版 的價錢均比 榮耀80 GT 稍低一點。這麼來看的話,iQOO Neo7競速版 不僅比 榮耀80 GT 多了兩個版本可供選擇,在售價上也更加親民。
總的來說,兩款產品在體驗上的差別並不是很大,綜合體驗上 iQOO Neo7競速版 更具優勢一些,而 榮耀80 GT 感覺似乎並沒有完全釋放出其硬件的全部實力,或許在後續的OTA升級中, 榮耀80 GT 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。
相關閱讀:
iQOO Neo7競速版 評測:滿血版驍龍8+晶片效能更強勁
HONOR 80 GT 評測:效能新標杆,高幀遊戲更省電